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教案

时间:2025-08-08 21:10:28
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教案范文(精选11篇)

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教案范文(精选11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教案范文(精选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尝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开放的思维方式分析有关的文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

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程度。

基本要求

理解: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

活动:采取各种调查方式,了解所在地区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的情况,并就如何改善文化环境,提出和交流各自的建议。

教学重点

我国的文化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教学难点

如何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地统一起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需要社会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讲解新课

  1、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3、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4、三下乡: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诞生于1995年10月。当时,中宣部、文化部、农业部等8部委联合发起了文化下乡活动,收到很好效果。1996年底,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潮的到来,中宣部、科技部、文化部、农业部、卫生部等10部门把文化下乡进一步引向深入,联合发起并组织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1)大学生志愿者支教扫盲。以师范院校学生为主,每年组织一定规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深入贫困地区,举办中小学师资培训班和中小学生文化辅导班,为中小学生辅导功课,配合政府部门确定的扫盲计划,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扫盲活动。

2)大学生业余文艺演出队下乡。以艺术院校和大学生文艺积极分子为骨干,组织大学生业余文艺演出队深入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演出,扶持、帮助基层农民艺术团体,发挥他们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3)乡村青年科技图书站建设。动员组织大专院校在捐赠、募集图书、报刊的基础上,帮助农村乡镇建立具有出租、阅读功能的图书站,并依托图书站开展读书用书活动,普及农业科技,发挥图书站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4)农业科技服务队乡村传技。以高、中等农林院校及其它院校相关专业学生为主,组织农业科技志愿服务队,结合当地农科技术推广,发挥学校的科技优势,通过举办培训班和现场指导等形式,传授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知识和技术问题。

5)乡镇企业促进活动。以高、中等理工类、财经类院校学生为主,结合乡镇企业实际,组织志愿服务队,帮助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引入科学管理机制,开展市场营销、产品开发、职工培训等活动,促进乡镇企业改善结构,升级产品,提高效益。

6)博士、硕士农村发展讲座。针对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每年在全国组织一定数量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志愿者,深入贫困地区,就农村经济发展、经济管理、法律法规普及、农村科技应用、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等方面开办讲座,帮助农村干部和农村科技人员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7)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挥中、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作用,组织医疗志愿服务队,深入农村贫困地区,送医、送药、送器械下乡,进行简单的健康检查和常见病的治疗。

8)乡村卫生常识普及。组织中、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志愿者及返乡度假学生,通过举办卫生常识咨询和向农民普及医疗知识,宣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防病、治病意识,组织农村卫生人员进行培训,在一些地方病高发区普及预防知识。

巩固总结

“三下乡”活动,向广大乡村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知识,倡导文明生活,恰恰符合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在满足亿万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迫切要求中显示出勃勃生机。

农民欢迎“三下乡”,更需要常下乡、常在乡,让先进的文化、科技、卫生在农村扎下根来。7年来,各地各部门探索出了不少有利于常下乡、常在乡的好办法。

布置作业

◇在我国2650万上网者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了85%以上,并且正在以每年翻一番的惊人速度增长。 ◇我国青少年上网的突出问题是:在网上浏览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热衷于网上聊天,许多聊天室的内容低级、庸俗;沉溺于网络,无节制上网;网上交友缺少自护意识,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利用网络知识恣意妄为,破坏网络秩序。

1、“面对互联网使用者人数扩大所必然带来的年龄年轻化,学历低层化的发展趋势,我们的互联网管理应该有哪些新的考虑”。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先发展还是先规范?我们怎么看待青少年上网热现象,是好得很,还是糟得很?什么是青少年上网这项伟大创造中值得发扬的价值方向呢?

1)总的价值判断和引导方向,应当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我们说德智体全面发展。青少年上网,就是引向全面发展;只是,结合时代特点,还要加上“自由”,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青少年走向社会后,将开始专业化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了。所以要在进入社会前,培养健全的人格。至于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原教旨的要求。游戏就是自由活动。自由是目的性活动,游戏也是目的性活动。它可以使青少年在成为社会工具和手段之前,充分体验人的目的性。所以,自由而全面发展,应是青少年上网问题的最高价值判断。

2)从总的价值判断降一个层次,我以为导向性的价值标准,应是创新。未来民族的发展,关键是人的竞争,人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所以青少年上网的引导方 ……此处隐藏4937个字……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

【归纳总结】

1.人类离不开环境

2.环境的反馈作用。

3.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的两方面,对立统一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课堂反馈】

读下图思考回答: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江南丘陵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教案8

活动目标

1.初步萌发爱护花儿的意识。

2.知道花儿会在四季里有序地开放,了解花儿与自然界的关系。

3.知道花儿与其他植物、动物和人类一样有生命。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见过一些不同品种的花,初步感知四季会开不同的花。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组图唤起幼儿关于花的已有经验

——图片上有你认识的花吗?

——它长什么样?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花儿在四季有序地开放

——你知道图片中的这四块区域对应的是哪个季节吗?

——按四季的顺序点击,看看每个季节都有哪些花?

三出示组图了解花与自然的关系和花也有生命

1.出示图片“花儿的生长-剖面图”,引导幼儿认识花的结构。

2.出示组图“花儿的生长-特别的朋友”,引导幼儿了解花与自然的关系,知道花也有生命。

四组织游戏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季节开放的花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师幼共同游戏。

  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教案9

活动目的:

1、了解塑料袋和纸袋埋在地下的不同结果。

2、懂得塑料制品会污染环境。

活动准备:

一个月前,带领幼儿在园内挖两个坑,分别将一只塑料袋和一只纸袋埋在地下,并做上记号。

活动过程:

一、现场观看实验结果。

1、一个月前,我们一起把塑料袋和纸袋埋在了地下,你们猜它们现在会有什么变化?

2、教师带领幼儿根据记号找到掩埋处,挖出埋在地下的纸袋和塑料袋,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纸袋已有点腐烂,但塑料袋却完好无损。)这是为什么?

3、教师小结:在自然界中,虫类和其他微生物会使纸袋慢慢分解腐烂,而塑料袋却不容易分解腐烂,它会在土壤里"睡"上许多年,而且还会产生有害物质。

二、了解塑料袋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塑料袋用得最多?(超市、菜场、水果店、快餐店、面包房等。)

2、带领幼儿到附近的超市、水果店等处观察塑料袋频繁使用的情况。

3、带领幼儿到附近的多处垃圾房观看塑料袋的丢弃情况。

三、回园谈话,初步了解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1、看到人们每天要用那么多塑料袋,你是怎么想的?

2、使用塑料袋有什么危害?(会影响环境、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等。)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统计当天家中使用的塑料袋数量,并向父母了解这些塑料袋是哪里来的,装过什么。

2、在以后的日子里,有意识地数一数家中一个星期或一个月要扔掉多少塑料袋或其他塑料容器。

  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教案10

活动目标:

1、萌发爱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感知树木被损坏的严重后果。

3、能运用已积累的知识经验设计环保标志。

主要形式:

集体。

课时安排:

1课时,35分钟

重点难点:

1、重点: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道理。

2、难点:能运用已积累的知识设计环保标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有关树木的资料或图片。

·物质准备:布置“郊外”场景;磁带、多媒体课件、幼儿作画用品及一些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到活动场地。

1、师:让我们一起开着“幸福快车”去郊外吧!

2、幼儿观看配班教师的舞蹈表演“小鸟找家”,提问:小鸟在干什么?

二、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讲述故事“小鸟和大树”

提问:

1、小鸟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2、当小鸟从南方飞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3、它的树朋友到哪里去了?

4、树木被砍伐了会带来什么危害?

小结:树木被砍伐就不能净化空气,空气就不新鲜了;小鸟们就没有家了;容易发生水灾、旱灾;会出现沙尘暴。

三、怎样保护我们的树朋友,组织幼儿互相讨论。

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保护树木要靠大家来完成,为了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我们国家就将每年的3月12日做为中国植树节。

四、分组设计环保标志,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利用已有的废旧材料制作立体的标志。

结束后,把设计好的标志投放到需要的地方。

活动延伸:

1、周末组织幼儿和家长参加植树活动,开展“我与小树一起长大”的爱树活动。

2、在园内开辟种植园地,开展种植活动。

  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教案11

一、指导思想

通过“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使全校师生进一步关心身边环境,关注地球生态环境,支持和参与低碳节能活动,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科普社会实践之中。

二、活动主题

世界主题:xx

中国主题:xxx

学校主题:xx

三、活动时间

6月3日——6月7日

四、活动内容

1、制定20XX年世界环境日活动方案。(5月30日前)

2、进行一次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师生发出保护环境的倡议。(6月3日)

3、利用电子显示屏展示宣传标语。(6月3日)

4、利用班队课组织观看环保教育片。(6月5日,负责人:各班班主任,从ftp→副校长→下载文件夹→“环保动画片”文件夹下载两段视频,并下载flv播放器)

5、全体专任教师结合所教学科上交一份体现环保内容的教案,请在教案中标识出环保教育内容。(6月7日前上传至ftp→副校长→上传文件夹→“环保教案”文件夹)

五、活动要求

1、请各班级根据国旗下讲话发出的倡议,结合本班实际,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保护环境的要求(如对学生进行行规教育等)。

2、6月5日周三班队课上请班主任组织好学生观看环保动画片,学校将进行检查。

3、请各位专任教师于6月7日前上传环保教育教案。

《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教案范文(精选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